駕駛科技的未來改革已經來到,汽車製造商本田汽車公司近期宣佈與Helm.ai達成協議,將合作開發消費性車輛的自駕技術。Helm.ai是一家專注於開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軟件公司,該系統將使車輛達到第4級自動駕駛水準,意味著車輛能在特定情境下自動操縱,而不需要駕駛的介入。透過人工智慧和模擬模型的應用,Helm.ai正積極將這些技術推廣至實際應用場景。本田這次與Helm.ai的合作正是希望借助其技術,改良自家的自駕平台「Navigate on Autopilot」,以求在未來自駕市場中,逐步逼近特斯拉。展望未來,本田期望能提供安全、可負擔的自動駕駛技術,讓驅動者能在全程中享受加速與轉向等功能的輔助。
今年早些時候,受本田資助的Helm.ai推出了名為Vision的城市環境攝影系統,本田將這項技術整合到車輛中。有望在2027年後開始進行量產。Helm.ai的CEO兼創辦人Vladislav Voroninski曾表示:「我們正按計劃推動我們的技術進入量產階段。」
雖然自動駕駛車輛仍在開發中,預計商業性使用可能需等到2030年,但該技術的前景卻是非常樂觀的。由於自駕車多使用電動引擎,因此相較傳統的汽油車,這類車輛能極大減少有害排放物。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自動駕駛汽車能消除高達25%的二氧化碳污染。
自駕車不僅能減少交通擁堵,從而減少因交通引起的排放及司機的壓力。通過縮減通勤時間與減少壓力,你可以有更多時間用於個人事物。此外,使用電動自動駕駛車輛還能節省維護和燃料費用,每年可節省高達1,200美元。
不僅是本田,包含谷歌旗下的Waymo及通用汽車等其它公司也在投資自駕車輛及相關技術的安全性與可負擔性。Honda與Helm.ai的合作正是助力此技術邁向商業化的一大步。正如麥肯錫的一篇研究報告所提到的:「產業的合作將是降低投資風險與建立操作及維護自動化未來所需基礎設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