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數位銀行的興起,至2025年預計將有超過39億的使用者。特別是在奈及利亞,18歲至34歲的銀行客戶中,高達82%依賴行動銀行系統。到2024年為止,約有60%的奈及利亞人參與數位支付,而電子交易的價值更達到歷史新高的1.08千兆奈及利亞奈拉。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興趣不斷上升,這表明該行業的巨大潛力,新創公司每天都在爭奪這個不斷擴大的市場份額。

數位銀行是完全在線運作的金融機構,透過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提供服務,而不是依賴傳統的分行網絡。有些機構會開設少量實體據點以建立公眾信任並接觸到尚未充分使用銀行服務的人群。這些機構主要依賴技術來簡化銀行業務,本文將根據資金、應用程式表現及市場影響力進行排名。

根據奈及利亞中央銀行(CBN)的數據,截至2023年2月,已有894家公司獲得作為微型金融銀行的許可。然而到5月份,[其中179張許可證被撤銷],包括Eyowo的許可證,但這之後又在原則上獲得恢復。目前仍有874家微型金融銀行在運營,但並非全都以數位方式運作。獲得奈及利亞許可的全數位銀行主要包括Sofri、Mint、PiggyVest、VFD、Moniepoint、FairMoney、Carbon、Kuda、Eyowo及Sparkle。

1. Moniepoint

  • 總部:奈及利亞,拉哥斯
  • 成立時間:2015年
  • 主要特色:中小企業銀行業務、即時轉帳、POS網絡、個人數位帳戶

Moniepoint是奈及利亞第一個達到獨角獸地位的數位銀行,每月處理超過8億筆交易,價值數十億美元。其雙重焦點在於支持中小企業與個人銀行業務,這些都因獲得1.1億美元的融資而更加堅固。

2. Kuda

  • 總部:奈及利亞,拉哥斯
  • 成立時間:2019年
  • 主要特色:零手續費轉帳、預算追蹤、即時虛擬卡

Kuda在奈及利亞率先推出真正的應用程式為主的銀行服務,憑藉其清晰的使用者介面和透明的價格贏得了數百萬年輕使用者的青睞。到2025年,其交易量已超過14兆奈及利亞奈拉,顯示出強大的使用者信任感和數位參與度。

3. PalmPay

  • 總部:奈及利亞,拉哥斯
  • 成立時間:2019年
  • 主要特色:以獎勵為基礎的付款、靈活的賬單支付、商戶工具

PalmPay擁有超過3500萬使用者和100萬中小企業,結合遊戲化支付與堅固的基建。其快速增長的商戶網絡使其成為西非成長最快的金融科技之一。

4. OPay

  • 總部:奈及利亞,拉哥斯
  • 成立時間:2018年
  • 主要特色:行動錢包、賬單支付、借記卡、小額貸款

受中國投資者支持,並擁有廣大的代理網絡,OPay主宰著奈及利亞的手機支付市場。其使用性和直觀的應用程式使其成為數百萬未受銀行服務或服務不足的奈及利亞人的首選。

5. ALAT by Wema Bank

  • 總部:奈及利亞,拉哥斯
  • 成立時間:2017年
  • 主要特色:無縫的開戶流程、虛擬卡、目標儲蓄

ALAT以全面數位化銀行引領奈及利亞潮流。作為Wema銀行的創新部門,它將傳統信任與現代便利結合,屢獲有關客戶體驗和數位創新的獎項。

6. FairMoney

  • 總部:奈及利亞,拉哥斯
  • 成立時間:2017年
  • 主要特色:即時小額貸款、賬單支付、儲蓄帳戶

FairMoney原本是手機貸款應用程式,後來轉型成為持牌的小額信貸銀行。其速度、可訪問性以及可靠的客戶服務使其成為奈及利亞頂級的金融科技貸款機構之一。

7. Carbon

  • 總部:奈及利亞,拉哥斯
  • 成立時間:2012年
  • 主要特色:即時貸款、支付、投資選項

作為奈及利亞最早的數位貸款機構之一,Carbon結合了金融紀律和使用者友好的技術。其一體化應用程式和高效的信用系統使其成為薪資收入者和小企業主的首選。

數位銀行在奈及利亞的趨勢

奈及利亞的數位銀行生態系統不僅僅是在與傳統機構競爭,它在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和包容性。資金和規模依然是關鍵的差異化因素。Moniepoint的獨角獸地位以及Kuda驚人的交易量顯示,資本效率與建立信任驅動的使用者獲取是成功的關鍵。此外,消費者導向的應用程式如PalmPay與OPay的巨大市場滲透和遊戲化參與,也證明規模不僅在於資金,同時也取決於應用性。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金融科技的靈活性與傳統銀行的信任結合。ALAT展示了傳統機構如何透過技術重塑自己,而Carbon與FairMoney則表現出專注貸款的金融科技公司如何演變成為完整的數位銀行。

這些數位銀行共同推動奈及利亞向無現金經濟邁進,行動化交易正在塑造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社區的消費習慣。隨著競爭的加劇,下一階段將取決於AI驅動的個性化服務、信貸創新和地區擴展,使得奈及利亞的金融科技領導者不僅能在本地,也能在整個非洲價值高達2000億美元的數位金融前線競爭。

然而,計畫中的個人所得稅及近期的法規可能會在2025年影響金融科技的增長和其運營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