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Nvidia再次站上全球市值的領導地位,以3.78兆美元的估值,重新奪回「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稱號。這一成就使其在半導體行業中成為全球領軍企業,僅僅在不到兩年內便逐步接近前所未有的4兆美元市值里程碑。這也意味著,曾經有史以來第一家市值突破1兆美元的半導體公司,現在已經邁出了非凡的一步。
在公司市值飆升的同時,Nvidia的執行長黃仁勳今年最大的一項動作便是計畫出售價值高達8.65億美元的Nvidia股票。這一舉動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但似乎並未影響投資者的信心。
今年四月以來,Nvidia的股價勁揚64%,主要受到其AI計算系統持續需求增長的驅動。即便是在中國強勢崛起的成本效益AI模型DeepSeek短暫阻擊後,投資者的信心依然迅速回升。
對於非洲的科技生態系統而言,Nvidia的持續主導地位既是機會又是挑戰。儘管全球雲服務巨頭在Nvidia驅動的基礎設施上進行大量投資,但當地AI初創企業面臨著成本上升及更依賴於非非洲平台的挑戰。
AI支出激增,風險隨之而來
Loop Capital的分析師Ananda Baruah近期調整了Nvidia的股價目標至每股250美元,這意味著未來市值可能達到6兆美元。Baruah預計,全球AI支出到2028年將達到每年2兆美元,主要由超大型企業及企業買家帶動。
機構投資者如Loomis Sayles的Aziz Hamzaogullari,也提出Nvidia在十年內可從計算轉型中受益,認為其優勢獨具。
Nvidia的收入多來自幾個大客戶,像是微軟、亞馬遜、Alphabet (Google母公司)和Meta (Facebook母公司),他們預計在下個財年中共計將投入高達3500億美元於資本支出,相較今年的3100億美元大幅增加。這些公司本身就貢獻了Nvidia的40%以上收入。
然而,這種樂觀前景也伴隨著幾個警告。Nvidia最大的一些客戶正積極開發自己的AI芯片,試圖降低對昂貴的GPU的依賴,這對Nvidia的定價能力可能是長期威脅。
Polen Capital Management的Dan Davidowitz指出,「這種支出模式能否持續並不保證。」他表示,必須作出非常穩固的假設才能質疑目前的估值。
地緣政治也是一個不確定因素。Nvidia的芯片生產依賴於台灣的台積電,這讓它容易受到美中貿易政策變化的影響。隨著90天的關稅暫緩期將於7月9日到期,任何升級都可能使供應鏈中斷——這是重要的,尤其對於依賴全球供應路線的當地AI項目來說。
這些複雜因素的結合顯示出Nvidia在達到市場新高點的路上,不但擁有巨大的機遇,也存在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