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一直以來都是全球環境的一大挑戰,然而,來自全球多所著名研發機構的科學家們最近在處理塑料廢物上有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研發出一種新的工藝,能夠在低溫下將塑料廢物直接轉化為汽油。此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塑料污染,還大幅降低了能耗。參與這項研究的機構包括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哥倫比亞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以及華東師範大學。該研究結果發表於 2025 年 8 月的《科學》期刊中。
這種一體化工藝是專為工業應用設計的,需耗較少的能源、設備和步驟,而其最具潛力的優勢在於其 95%到 99%的轉化效率。科學家們利用光異構烷烴來升級聚氯乙烯(PVC),這種塑料佔約 10% 的塑料廢物。PVC 常用於製造管道、包裝、醫療設備及衣物等產品。傳統上,這些產品回收時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且難以避免有害化合物的排放,但新工藝則避免了這一問題。
除了 PVC,研究人員也成功將其他佔塑料廢物 50% 的塑料整合進行回收,而且過程可在非潔淨製品的情況下於實驗室外進行再現,這為工業大規模應用提供了可能性。此技術不僅節省能源,還在產氫氯酸過程中減少高溫步驟,提升了其工業用途。氫氯酸作為化工原料,應用廣泛,涉及水處理、金屬加工與食品生產等多個领域。
要應對愈來愈多的塑料廢物,科學家須找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據英國利茲大學研究,每年人類丟棄的塑料足以將紐約市的中央公園堆滿至帝國大廈那麼高。如果不採取措施,大量塑料將對地球構成持續性威脅。
雖然塑料問題如此嚴峻,但各國政府尚未就全球塑料條約達成一致。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一突破無疑為推動全球走向可持續的循環經濟提供了有效路徑。研究人員強調,未來的環保方案不應僅依賴政府政策,而需要更多個人和企業的努力。
此次研究的最大亮點是,其方法成功地將原本棘手的塑料廢物轉變為價值可高的產品。更令人欣喜的是,該方法不需要將塑料事先拆解或清洗,可以直接在不潔的狀態下處理,極大提高了其工業化應用的可能性,對現有工業生態帶來正面影響。
總而言之,塑料廢物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措並舉。科研突破為瓶頸的技術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但全社會的參與與步調一致仍不可或缺。企業及消費者的行為變革、政策制定者的引導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我們將拭目以待這一創新技術在工業化應用上的更多可能及其對我們生活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