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美國政府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計劃將20公噸冷戰時期的鈈提供給美國電力公司,用於核反應堆的潛在燃料。此計劃一經公開,便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和爭議,從而終止了一些現有的鈈稀釋及處置計劃,例如自1999年開始運營的位於新墨西哥的廢棄物隔離試驗場(WIPP)。
美國的核廢料回收努力多年來一直沒有取得顯著進展。美國核燃料再加工的嘗試可以追溯到1966年至1972年西谷的設施,但期間僅加工了640公噸燃料。此外,美國在70年代建成的另外兩個設施卻從未啟用,其中一個更是因設計缺陷被宣布無法運行。
在1977年,卡特政府決定推遲美國核計畫中的鈈商業再加工和回收,當時這一決策主要是出於防核武擴散的考慮。與美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英國的塞拉菲爾德馬格諾克斯在2022年之前一直成功地加工用了的核燃料並將其重新利用,再生利用提供了零排放能源。
法國的拉阿格工廠依舊在鈈和鈾的再加工以便重製為混合氧化物燃料(MOX),許多先進的反應爐設計已可使用這類燃料。依據Orano公司的技術顧問兼核專家Sven Bader的說法,拉阿格工廠已總共回收了超過40,000公噸的核燃料,而這個數量也僅僅是美國現有貯藏量的一半。
自50年代起,美國核電廠運行已耗費了90,000公噸的用過核燃料,這些設施產生了國家近五分之一的電力。2024年,美國核能電廠生產的電力近乎到達7820億千瓦時,這相當於能供應超過7200萬戶家庭,並協助避免超過4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使用人工智能和加密貨幣等新技術曾經給電網帶來巨大壓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新審視核能解決方案,尤其是在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問題逐漸浮現的情況下。然而,雖然核能擁有提供巨大電力的潛力,但許多專家仍對使用冷戰時期鈈作為燃料心存疑慮。
國家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核專家艾德溫·萊曼對此表示反對,他認為試圖將鈈轉換成反應堆燃料是愚蠢的行為,因為這意味著重蹈混合氧化物燃料計畫的覆轍。他指出,過剩的鈈是一個危險的廢物產品,能源部應該堅持更安全、更有保障且成本更低的方案,將其稀釋並直接在WIPP中處置。
而洛磯山研究所名譽主席阿莫瑞·洛文斯曾在2021年提到:“氣候變化越緊迫,我們越應該明智投資,而非胡亂投資。便宜、快速且保證方案可以每美元每年節省最多的碳排放,其他一切措施都會惡化氣候變化。”
此類對核能的重新評估雖然在理論上能夠提升能源產出,但時機和實施的成本導致再生能源替代方案的潛力被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核能存在本身固有風險的情況下令人望而卻步。
這一核能商業化上的重新計劃對於整個能源行業有著重大意義,是否將帶來更多發展機會依然有待觀察,而全球能源市場勢必將時刻保持關注。